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西北书画艺术网 > 新闻动态 > 《山水赋》/五代·荆浩

新闻动态

《山水赋》/五代·荆浩

关键词:

西北书画书画作品

2015-02-13

荆 浩  字浩然,沁水人。生于晚唐,活动于后梁(约在公元十世纪)。五代初社会动荡不安,荆浩隐居太行山洪谷,自号洪谷子。 
荆浩“博通经史,善属文”。他的山水雄浑高古独步一时,完成了我国山水画由装饰风格到写实风格的发展。《中国绘画史》载:荆浩是“能变前古之成规,开后世之基业,大有影响于画坛者”。他的山水画备为宋元以来各家推崇,是位有继往开来作用和创新的画家。
    荆浩向来主张学习借鉴前人经验、传统。他说:“吴道子山水有笔无墨,项容山水有墨无笔。当系二子之长,成一家之体。”他更重视亲身实践,常携笔入山。写松、写山、写泉,往往一写就是数本。他的山水以大山,大树为主要内容,用水晕墨章的技法来表现。
    和尚大愚求画诗道:“不求千涧水,止要两株松。近岩幽湿处,惟籍烟雨浓”。由此,我们可以看到荆浩山水的创新发展:水晕墨章,园熟丰厚,大自然的博大深奥,纵远飘渺,表现精当。在唐人皴擦点染技法上荆浩又有创新发展,为后来的山水画奠定了稳固的基础。
    荆浩又是一位绘画理论家。在所著《笔记法》(一卷)中他提出绘画创作的六条标准。他用这六条将山水画分为“神、妙、奇、巧”四等,还总结了运笔技巧的“筋、肉、骨、气”四势。这些都是后学者必读之书,是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。
    由于战乱,荆浩的作品留下来很少了。他的传世作品中,以《匡庐图》最负盛名。图中可见云中山顶,百丈危峰,山水树木,笔意森然,其笔力墨功都得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。据说,台湾故宫尚存荆浩《匡庐图》原件作品。中国历史上著名山水画家关仝就是他的学生。
    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:“山水虫鸟从唐以来,就开始独立发展,到五代,两宋时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,十世纪北方的山水画家重要的有荆浩和关仝二人。荆浩的画皴染并用,浓淡分明。自称采唐代画家吴道子、项容二家之长,而成一家之体的”。可见荆浩在我国绘画史上地位之重要了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山水赋》/五代·荆浩
凡画山水,意在笔先。丈山尺树,寸马豆人。此其格也。远人无目,远树无枝,远山无石,高与云齐;远水无波,隐隐似眉。此其式也。山腰云塞,石壁泉塞,楼台树塞,道路人塞。石分三面,路看两蹊,树看顶宁页,水看岸基。此其法也。
凡画山水,尖峭者峰,平夷者崖,有穴者岫,悬石者岩,形圆者峦,路通者川。两山夹路者壑,两山夹水者涧。水注者溪,泉通者谷。路下小土山者坡,极目而平者阪。若能辨乎此,则粗知山水之仿佛也。 
观者先看气象,后辨清浊。定宾主之揖拱,列群岫之威仪。多则乱,少则慢,不多不少,要分远近。远山不得连近山,远水不得连近水。山要回抱,寺观可安。断岸坂堤,小桥宜置。有路处人行,无路处林木。岸绝处古渡,山绝处荒村,水阔处征帆,林密处店舍。悬崖古木,根露而藤缠;临流怪石,嵌空而水痕。
凡做林木,远则疏平,近则森密。有叶者枝柔,无叶者枝硬。松皮如鳞,柏皮缠身。生于土者修长而茎直,生于石者拳曲而伶仃。古木节多而半死,寒林扶疏而萧森。
凡画山水,须按四时:春景则雾锁烟笼,树林隐隐,远水拖蓝,山色堆青;夏景则林木蔽天,绿芜平阪,依云瀑布,行人羽扇,近水幽亭;秋景则水天一色,簌簌疏林,雁鸿秋水,芦岛沙汀;冬景则即地为雪,水浅沙平,冻云匝地,酒旗孤村,渔舟倚岸,樵者负薪。
风雨则不分天地,难辨东西,行人伞立,渔父蓑衣。有风无雨,枝叶斜披;有雨无风,枝叶下垂。雨霁则云收天碧,薄霭依稀,山光浅翠,网晒斜晖。晓景则千山欲曙,轻雾霏霏,朦胧残月,气象熹微。暮景则山衔落日,犬吠疏篱,僧投远寺。帆卸江湄,行人归急,半掩柴扉。或烟斜雾横,或远岫云归。或秋江古渡,或荒冢断碑。或洞庭春色,或潇湘雾迷。如此之类,谓之画题。
笔法布置,更在临时。山行不得重犯,树头不得整齐。树借山以为骨,山借树以为衣。树不可繁,要见山之秀丽;山不可乱,要见树之光辉。若能留心于此,顿意会于元微。
意懒石不硬,心怯水不坚。笔尖树不老,墨浓云不轻。

我要评论(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,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,请点击注册新用户!
  • 评论内容: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
x

填写举报信息

提示: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,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